一、局部症状(立即显现)
- 疼痛与出血:老鼠牙齿尖锐会导致皮肤破损,出现明显刺痛感和少量出血;
- 肿胀发红:咬伤部位可能迅速肿胀,皮肤发红并伴有硬化感;
- 皮疹:部分人可能因过敏反应出现红斑、水疱等皮疹。
二、全身症状(数小时至数天后出现)
- 发热:感染扩散可能引发体温升高,伴随寒战或出汗;
- 淋巴结肿大:颈部、腋下等部位可能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 头痛/乏力:全身性炎症反应可能导致头痛、肌肉酸痛和虚弱感;
- 严重疾病风险:可能感染鼠疫(表现为高热、剧烈胸痛)、肾综合征出血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等。
三、紧急处理建议
- 立即冲洗:用20%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 消毒止血:碘伏消毒后按压止血,避免污染伤口;
- 及时就医:需注射破伤风疫苗,根据医生评估接种肾综合征出血热疫苗或狂犬疫苗(啮齿动物非狂犬病主要宿主,但需结合伤口情况判断);
- 观察症状:48小时内若出现发热、肿胀加剧或意识模糊,需立即急诊。
温馨提示:清明时节鼠类活动频繁,野餐时建议:
- 避免食物直接接触地面
- 垃圾及时密封处理
- 发现鼠洞及时填埋
- 被咬后切勿自行缝合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