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有医学指南和临床实践,十二指肠溃疡的药物治疗需结合抑酸、抗菌(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和黏膜保护三大原则,以下是综合推荐方案:
一、核心治疗药物
-
质子泵抑制剂(PPI)
- 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等能强力抑制胃酸分泌,快速缓解疼痛并促进溃疡愈合。通常需饭前服用,疗程4-8周。
- 研究显示PPI类药物在抑酸强度和溃疡愈合速度上优于H2受体拮抗剂。
-
抗菌药物(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
-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
-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或甲硝唑)+PPI+枸橼酸铋钾,疗程10-14天。
- 抗生素选择需结合耐药性检测,根除成功率可达90%以上。
- 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四联疗法:
二、辅助治疗药物
-
黏膜保护剂
- 枸橼酸铋钾或硫糖铝可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减少胃酸侵蚀,联合PPI可加速愈合。
- 铝碳酸镁咀嚼片可快速中和胃酸,缓解急性症状。
-
促胃肠动力药
- 多潘立酮、莫沙必利适用于合并腹胀、反酸者,可减少胃酸滞留对溃疡的刺激。
三、用药注意事项
- 优先选择组合治疗:单用PPI虽有效,但联合抗菌治疗(感染时)和黏膜保护剂可缩短病程。
- 服药时间:PPI需餐前30分钟服用,铋剂和抗生素需按医嘱间隔服用。
- 饮食配合:治疗期间避免辛辣、酒精及高脂饮食,规律进食可减少复发风险。
注:具体用药方案需经胃镜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后由医生制定,自行用药可能导致耐药性或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