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咽炎是一种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咽部急性感染,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
病因:常见的致病病毒有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等。这些病毒可通过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也可因口腔炎症引起。
-
症状:急性型起病急,先在咽、口腔黏膜、扁桃体和口角等处出现针尖大小的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孤立或丛集在一起,很快破裂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有淡黄色假膜,周围粘膜呈鲜红色,伴有畏寒、发热、咽部灼热疼痛等症状。婴幼儿患病后会哭闹不安,拒饮食,触摸颌下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慢性型多见于成年人,多因急性型发病后没有彻底治愈,病情迁延发展至慢性炎症。患者表现为咽或口腔黏膜出现少数疱疹,破溃后表面覆盖灰白色假膜,咽部有轻微的烧灼感或疼痛,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
治疗:常采用复方硼砂溶液、生理盐水或1%双氧水含漱;病变部位涂擦2%金霉素甘油或1%龙胆紫,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注意休息,多饮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身体抵抗力。为防止继发感染及缩短病程,可服用土霉素、麦迪霉素或肌注青霉素、庆大霉素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常静脉用抗生素加一定量激素。
-
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在疾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的场所,必要时可佩戴口罩。
病毒性咽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咽部急性或慢性炎症,了解其病因、症状、治疗和预防方法对于有效防控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