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肺炎的病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一、感染因素
- 产前感染
孕期母体感染(如细菌、病毒)通过胎盘或生殖道逆行感染胎儿,导致出生后早期发病。 - 产时感染
分娩过程中吸入被污染的羊水(含细菌、胎粪等),或产道病原体直接侵入呼吸道引发感染。 - 产后感染
出生后接触环境中的病原体(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通过呼吸道或接触传播引发肺炎。
二、吸入因素
- 羊水/胎粪吸入
胎儿宫内窘迫导致胎粪排入羊水,分娩时吸入污染羊水引发化学性炎症或继发感染。 - 乳汁或分泌物吸入
新生儿吞咽功能不完善、胃呈水平位或喂养姿势不当,导致乳汁反流至气道引发吸入性肺炎。
三、其他高危因素
- 发育与免疫缺陷
早产儿、低体重儿因肺部发育不成熟,肺泡数量少且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原体侵袭。 - 围产期并发症
窒息、先天性心脏病或呼吸道畸形等疾病,增加肺部感染风险。 - 环境与护理因素
不卫生的环境、接触污染物或护理人员未规范清洁,均可导致病原体传播。
注:以上分类综合了病原体感染途径、物理性刺激及高危人群特征,需结合具体临床表现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