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食管异物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吞咽困难与疼痛
异物嵌顿导致食管梗阻,患儿出现流涎、拒食、哭闹、呕吐,吞咽时疼痛明显,疼痛部位与异物位置相关(颈根部、胸骨后或背部放射)。 - 呼吸道症状
若异物压迫气管或喉部,可引发咳嗽、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 其他症状
食管黏膜损伤时可能吐出血水,并发感染时伴有发热。
二、病史采集
需详细询问家属患儿是否接触小物件(如硬币、纽扣、电池等),以及误吞异物的时间、经过,这对判断异物性质及位置至关重要。
三、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为首选方法,可显示金属异物位置,颈胸正侧位片还能评估是否合并食管穿孔(如椎前软组织增宽、游离气体)。
- 钡餐造影:适用于透X线异物,通过钡剂分布判断异物形态及位置。
- CT检查:用于复杂病例或怀疑并发症(如纵隔炎),可清晰显示异物与周围组织关系。
- 食管镜检查
兼具诊断与治疗作用,可直接观察异物形态、位置及食管损伤程度,同时可取出异物。
四、诊断流程
- 结合病史及典型症状初步怀疑食管异物。
- 优先选择X线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及性质。
- 若影像学结果不明确或需进一步评估并发症,采用CT或食管镜确诊。
五、并发症评估
需警惕食管穿孔、纵隔炎等严重并发症,影像学显示游离气体或局部炎症表现时提示穿孔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