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但需严格评估对胎儿的潜在影响。
- 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是常用选择,相对安全,但仍需密切监测凝血功能。
- 血管扩张剂:硝酸甘油可缓解心绞痛,但需注意剂量和频率以避免低血压。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但可能影响胎儿,需谨慎使用。
- 溶栓药物:如尿激酶、链激酶,适用于急性血栓形成,但需权衡出血风险。
二、手术治疗
-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若病情严重,需紧急开通梗死血管,但需使用X射线,需通过腹部屏障减少胎儿辐射暴露。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适用于多支血管病变,但手术风险较高,需综合评估母婴状况。
三、密切监护
- 持续心电监护:监测心率、血压及胎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
- 胎儿监测:孕24周后需连续电子监护,必要时使用类固醇促进胎儿肺成熟。
四、生活方式调整
- 休息与情绪管理:避免劳累、情绪激动,保持心态平和。
- 饮食控制:均衡营养,控制体重,戒烟戒酒。
五、心理支持
- 心理疏导:缓解焦虑和恐惧,提高治疗依从性。
六、分娩时机与方式
- 阴道试产:若病情稳定,可尝试缩短产程,减少孕妇用力。
- 剖宫产:若心功能恶化或胎儿窘迫,需紧急手术,并做好抢救准备。
注意事项
- 多学科协作:需心内科、产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制定个体化方案。
- 权衡利弊:药物和手术可能影响胎儿,需严格评估风险后决策。
提示:妊娠性心肌梗死病情凶险,需立即就医,切勿自行用药或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