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免疫调节药物
- 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快速缓解急性炎症,但需短期使用避免副作用。
- 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减少复发。
- 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针对特定炎症因子,对控制肠道和眼部症状均有帮助。
-
局部治疗
- 葡萄膜炎需使用散瞳剂(如阿托品)防止虹膜粘连,糖皮质激素滴眼液(如地塞米松)减轻眼部炎症。
二、饮食与营养管理
-
肠道友好型饮食
- 采用高纤维、低脂饮食,多摄入蔬菜、水果和全谷物,避免辛辣、咖啡因及酒精。
- 活动期患者需减少粗纤维食物(如果蔬),以防加重肠道负担。
-
营养补充
- 补充维生素B族、维生素D及钙,维持骨骼健康和免疫力。
三、生活方式调整
-
规律作息与运动
- 适度有氧运动(如步行、游泳)增强免疫力,但避免过度劳累。
- 保证充足睡眠,减少精神压力。
-
压力管理
- 通过冥想、瑜伽或心理咨询缓解焦虑,心理压力可能诱发病情加重。
四、定期医学检查
- 监测病情
- 每3-6个月复查肠镜、眼科检查及血液指标,评估肠道和眼部炎症控制情况。
- 记录症状变化和药物副作用,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五、手术治疗(必要时)
若药物控制无效,葡萄膜炎可能需玻璃体切割术等手术干预。
六、中医辅助调理
- 中药灌肠、艾灸或穴位按摩(如中脘、足三里)可调节肠道功能,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 戒烟:吸烟会加重IBD症状,增加并发症风险。
- 避免感染:免疫抑制剂使用期间注意预防感染,必要时接种疫苗。
通过规范治疗、科学饮食和规律生活管理,多数患者可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建议在消化科、眼科医生共同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