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紧急缓解方法
-
刺激迷走神经动作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儿(无低血压、晕厥等),可尝试改良Valsalva动作:让患儿半卧位,用力吹气15秒后迅速平躺并抬高双腿45°-90°维持15秒。此方法通过增加胸内压刺激迷走神经,可能终止心动过速。
注意:操作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时间过长导致脑供血不足。 -
物理刺激
小婴儿可在面部放置冰袋10秒,大儿童可刺激咽部引发恶心反射,通过迷走神经兴奋降低心率。
二、药物治疗
-
抗心律失常药物
- 腺苷:适用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大儿童,静脉注射后30秒内起效,但可能引发短暂呼吸困难或窦性停搏。
- 普罗帕酮:广谱抗心律失常药,适用于预激综合征患儿,需静脉缓慢推注。
- 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可降低心率、缓解胸痛,但哮喘、心力衰竭患儿禁用。
-
其他药物
洋地黄制剂(如西地兰)适用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胺碘酮可用于心功能不全者,但需监测副作用。
三、手术治疗
- 射频消融术
针对持续性或频繁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通过消融异常电信号通路恢复正常心律。手术风险较高,需在专科医院由专业医师操作。
四、辅助疗法
- 针灸治疗
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刺激内关、神门等穴位,可能调节气血、缓解症状,适用于情志不畅或气滞血瘀型患儿。 - 心理行为干预
通过认知重构、放松训练减轻焦虑,间接改善心动过速相关不适。
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若发作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胸痛、晕厥,需立即就医,排除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潜在病因。
- 规范用药:抗心律失常药物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定期复查心电图和血药浓度。
- 生活方式调整:限制钠盐摄入、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规律作息以减少心脏负担。
提示:以上方法需由儿科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方案,不可自行操作或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