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染性脑白质营养不良(MLD)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生化及基因检测等多方面证据,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年龄分型与症状
- 幼儿型(1-4岁):早期出现运动能力倒退(如行走困难、步态不稳)、智力退化、语言障碍、行为异常(易怒、情绪波动)。
- 少年型(3-10岁至青春期):以共济失调、认知减退、学习障碍为主,后期可进展为四肢瘫痪、癫痫发作。
- 成年型(>21岁):首发症状常为精神行为异常(如精神分裂样症状),后期出现运动障碍、周围神经病变。
-
神经体征
包括肌张力异常(早期降低、后期增高)、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周围神经受累)、视神经萎缩等。
二、影像学检查
- MRI
- T2加权像显示脑白质对称性高信号改变,多累及后脑区域(如顶枕叶)。
- T1加权像可见低信号,提示髓鞘脱失。
- CT
可辅助显示脑白质广泛对称性低密度区,无占位效应。
三、生化检测
- 芳基硫酸酯酶A(ARSA)活性测定
- 白细胞或皮肤成纤维细胞中ARSA活性显著降低(<正常值10%)为关键诊断依据。
- 尿液检测
- 尿液中硫脑苷脂阳性或硫酸角质素水平升高。
四、基因检测
- ARSA基因突变分析:明确致病性突变(如c.459+1G>A等)可确诊,尤其适用于家族史阳性或症状不典型者。
五、辅助检查
- 神经电生理检查
-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提示周围神经病变)。
- 脑电图(EEG)异常(如痫样放电)。
- 病理学检查
- 周围神经或脑组织活检可见异染颗粒,电镜下呈“人字型”或蜂窝状结构。
六、鉴别诊断
需排除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其他脑白质病变(如多发性硬化)及代谢性疾病,结合临床表现、酶活性及基因检测可明确。
注:诊断流程建议优先进行ARSA活性测定和MRI检查,基因检测用于确诊及遗传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