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药物治疗
适用于轻中度狭窄或无症状患者,通过利尿剂(如氢氯噻嗪)、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缓解症状,但无法根治。需定期随访,监测心脏功能变化。
2. 介入治疗(TAVR)
- 优势:无需开胸,通过导管将人工瓣膜送至主动脉瓣区,创伤小、恢复快(术后2-3天可下床),尤其适合高龄、体质弱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
- 瓣膜选择:球扩瓣(如美敦力Evolut PRO)具有低瓣周漏、低血管并发症风险,适用于多数患者;自膨瓣则适合特定解剖结构。
- 适应症扩展:2024年数据显示,TAVR已覆盖外科低危患者,中低危患者占比超80%。
3. 外科手术(SAVR)
- 适用人群:年轻、低手术风险或合并冠心病需同期手术的患者。
- 局限性:需开胸、体外循环,创伤大、恢复慢,术后并发症风险较高。
4. 多学科协作管理
需心脏内科、外科、超声科等多学科联合评估,结合患者预期寿命、瓣膜耐久性等因素制定个性化方案。
治疗建议:
- 重度狭窄:优先考虑TAVR,尤其无法耐受外科手术者。
- 中低危患者:根据解剖条件选择TAVR或SAVR,优先微创方案。
- 定期随访:轻度狭窄患者每1-2年复查心脏超声,监测病情进展。
提示:2024年最新临床数据显示,TAVR术后30天死亡率低于1%,5年生存率显著优于传统手术。建议尽早就医,由专业团队评估最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