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对心血管损害的对症治疗药物
-
改善心功能药物
- 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心脏负担,缓解水肿。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改善心肌重构,增强心脏功能。
- 抗心律失常药物(如普罗帕酮、美托洛尔):调节心脏电活动,改善心律失常。
-
抗感染与抗病毒治疗
-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进展。
- 抗感染药物(如复方磺胺甲恶唑片):针对机会性感染(如结核、细菌感染)进行治疗。
-
抗凝与调脂治疗
- 抗凝药物(如华法林、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 他汀类药物(如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美国指南建议40-75岁患者使用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35%。
二、治疗原则与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
- 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如心功能状态、感染类型、血脂水平)选择药物组合,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如某些他汀类与抗病毒药联用需调整剂量)。
-
生活方式干预
- 控制体重、低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度运动,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
-
定期监测
- 密切随访病毒载量、CD4细胞计数、血脂及心脏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三、权威指南建议
- 美国DHHS指南推荐对40-75岁、中低风险HIV感染者使用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如匹伐他汀4mg/日),高风险者需高强度治疗。
- REPRIEVE试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且安全性良好。
总结
艾滋病心血管损害的治疗需“抗病毒+心血管保护”双管齐下,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降低心血管风险的核心用药,但需结合个体情况制定方案。建议尽快至感染科或心血管专科就诊,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