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营养支持原则
-
高热量与高蛋白
- 若患儿能自主进食,需提供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瘦肉、鱼肉、鸡蛋、豆制品等优质蛋白,以促进组织修复和免疫力提升。
- 若无法自主进食,需通过鼻饲或肠外营养支持,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如米汤、菜泥、肉泥),少量多餐以避免胃食管反流。
-
控制碳水化合物比例
- 减少精制碳水(如米饭、面条)摄入,避免分解产生过多二氧化碳加重肺部负担,可适当增加脂肪比例(如鱼油、中链甘油三酯)作为能量来源。
-
补充维生素与矿物质
-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A、C、E的食物(如胡萝卜、柑橘、坚果),增强抗氧化能力;注意补充电解质(如钾、镁)以维持呼吸肌功能。
二、饮食禁忌与注意事项
-
避免刺激性食物
- 忌辛辣(辣椒、姜蒜)、生冷(冷饮)、高糖(糖果、蛋糕)及油腻食物,以防加重呼吸道黏膜损伤或代谢紊乱。
-
调整液体摄入
- 根据病情控制每日饮水量,发热患儿需额外补充水分以稀释痰液,但需避免过量导致肺水肿。
-
喂养方式与餐次
- 优先选择半流质或流质食物(如粥、面汤、蛋羹),少量多餐(每日不超过6餐),避免加重消化负担。
- 若合并胃肠道出血或无法进食,需完全依赖肠外营养。
三、特殊情况下的调整
- 重症患儿:需通过鼻胃管或肠造口进行营养支持,食物需易吸收且不增加肺部负担(如要素饮食)。
- 恢复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但仍需保持营养均衡,避免复发。
总结
饮食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调整,重点在于营养均衡、易消化、低负担,同时监测营养状况和呼吸功能。若病情复杂或出现并发症(如胃肠出血),需及时转为肠外营养并住院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