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MAT)是一种少见的房性心律失常,其诊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 心电图特征
- 多种形态的P波:在同一导联上出现3种或3种以上不同形态的P′波,P′波清楚可见,无主导起搏点。
- P-P间期和R-R间期不等:P′-P′间期、R-R间期完全不等。
- P-R间期多变:P′-R间期不等、多变。
- 心房率:心房率为100~250次/分钟,一般在160次/分钟以上,偶有低于100次/分钟者。
- 房室传导阻滞:常伴有较明显的房室传导阻滞,故心室率亦较慢。
- 心房激动P′波均可下传到心室:但也偶有P’波不能下传到心室者。
- QRS波形态:QRS波形态多在正常范围内,偶也可有束支传导阻滞的波形。
2. 临床表现
- 成人患者:大多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多在100次/分钟以上。MAT的发作可持续数分钟、数小时、数天,甚至数月。
- 儿童患者:发病年龄小,月龄大多在7个月以下。大多数患儿同时合并呼吸道感染。MAT多为持续性,持续时间较长,但多数能在1~4个月内自行消失。
3. 辅助检查
- 血液检查:排除电解质紊乱。
- 动态心电图监测:用于捕捉阵发性发作。
- 影像学检查:如胸片或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估基础病变。
4. 鉴别诊断
- 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MAT因其P′-P′间期、R-R间期及P′-R间期常不规则,易与心房颤动和心房扑动混淆,但心电图上的不同形态P波可以帮助鉴别。
通过以上心电图特征、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可以对多源性房性心动过速进行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