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诊断标准
-
严重消化道症状
患者表现为极度乏力、厌食、频繁呕吐、严重腹胀等,甚至出现低钠血症。 -
黄疸进行性加重
- 血清总胆红素显著升高(通常>171μmol/L或10mg/dl)。
- 黄疸每日上升幅度超过1mg/dl,或皮肤、巩膜黄染迅速加深。
-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提示凝血功能严重异常。 -
并发症表现
至少出现以下一种严重并发症:- 肝性脑病:性格行为异常、意识模糊、昏迷等。
- 腹水: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
- 消化道出血:呕血、黑便等。
- 肝肾综合征:少尿或无尿、氮质血症。
二、辅助诊断依据
-
肝功能指标异常
- 转氨酶(ALT/AST)显著升高(可达正常值的10倍以上)。
- 血清白蛋白降低,胆碱酯酶减少。
-
病原学检查
- 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eAg等)阳性,病毒载量(HBV DNA)通常较高。
-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或CT显示肝脏缩小、肝表面不光滑,伴腹水或门静脉高压表现。
三、临床分型
-
急性重型肝炎(暴发型肝炎)
- 起病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黄疸迅速加深,肝浊音界缩小。
- 病死率高,需紧急救治。
-
亚急性重型肝炎
- 病程超过10天但未达慢性标准,症状较急性型稍缓,但黄疸持续加重并出现腹水。
-
慢性重型肝炎
- 在慢性乙肝、肝硬化基础上病情急剧恶化,符合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
四、注意事项
- 及时就医:若出现极度乏力、黄疸快速进展、意识障碍等症状,需立即就诊。
- 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肝病(如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及非肝病因素(如溶血、胆道梗阻)。
建议结合临床指南(如《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及医生评估进行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