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干预与治疗
-
抗病毒治疗
早期需使用强效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抑制病毒复制,保护未受损肝细胞。若病情进展至肝衰竭,需考虑人工肝支持或肝移植。 -
支持治疗
- 营养补充:每日需补充足够热量(2000kcal以上)、蛋白质(以植物蛋白为主,如豆制品)及维生素(新鲜蔬果),必要时输注白蛋白、血浆或免疫球蛋白。
- 电解质平衡:监测并纠正低钠、低钾、低钙等电解质紊乱。
-
并发症预防
严密监测肝性脑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
二、饮食调理
-
基本原则
- 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高脂、辛辣、刺激性食物。
- 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鸡蛋),但若合并肝性脑病需限制蛋白质。
- 补充维生素B族、C及微量元素(如香菇、芝麻)。
-
注意事项
- 忌饮酒、吸烟,避免加重肝脏负担。
- 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睡前可喝热牛奶助眠。
三、生活习惯调整
-
休息与活动
-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右侧卧位最佳),恢复期逐渐增加散步、太极拳等轻度活动。
-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
-
情绪管理
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焦虑、愤怒等情绪波动,可通过听轻音乐、泡脚等方式舒缓压力。
四、其他注意事项
- 避免肝损药物
禁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部分中药、解热镇痛药),用药需遵医嘱。 - 定期复查
监测肝功能、病毒指标、腹部B超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隔离与预防
乙肝患者需避免共用个人物品,餐具消毒,HBsAg阳性母亲婴儿需接种疫苗并联合免疫球蛋白。
总结
重型乙肝需“治疗+调理”双管齐下,早期抗病毒、科学饮食、严格休息是关键。患者需积极配合医生,同时保持乐观心态,避免自行用药或忽视日常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