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心肌梗死是一种较为罕见的心肌梗死类型,其诊断相对复杂且困难。以下是心房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及相关信息:
1.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是诊断心房心肌梗死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心房产生的电压低、心房壁薄等原因,心电图表现常被忽视或难以识别
P-Ta段移位:
- P-Ta段抬高:在Ⅰ、aVL、aVR、V5、V6导联中,P-Ta段抬高超过0.05mV以上,提示左房梗死
- P-Ta段压低:在Ⅱ、Ⅲ、aVF、V1、V2导联中,P-Ta段压低,提示右房梗死
P波改变:
- P波增宽、有切迹和粗钝,形成“W”或“M”型
- P波暂时增高或变尖
室上性心律失常:
- 包括房性过早搏动、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等
Ta波改变:
- Ta波通常被QRS波群所掩盖,只有在伴发二度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Ta波和P-Ta段才易被认出
2. 主要和次要标准
Liu等提出了临床诊断心房梗死的心电图主要和次要标准
主要标准:
- 1.V5~6导联PTa段抬高>0.5mm,V1~2导联交互压低。
- 2.Ⅰ导联PTa段抬高>0.5mm,Ⅱ、Ⅲ导联交互压低。
- 3.PTa段在胸导联压低>1.5mm,Ⅰ~Ⅲ导联压低1.2mm伴各型房性心律失常。
次要标准:
1.异常P波,呈W或M形、不规则或有切迹。
2.PTa段小幅度压低不伴其他导联的交互抬高不能单独作为诊断心房梗死的依据。
3. 其他诊断依据
- 血清心肌酶学:急性心房心肌梗死时,可出现显著增高的CK、CK-MB、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异常改变
- 高增益体表心房标测、心房内心电图及食管导联心电图:可能有助于心房心肌梗死的识别
- 超声心动图:对心房梗死的诊断价值有限,但食管超声心动图可较好地显示心房,检查房壁运动情况可帮助诊断
4. 临床表现
心房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包括:
- 心律失常:如心房纤颤、房性心动过速等
- 栓塞:心房梗死后容易形成附壁血栓,并引发栓塞,肺栓塞的发生率较高
- 心房破裂:心房破裂是心房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患者生存率较低
- 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中心静脉压、右房压升高,心排血量降低等
5. 诊断流程
1.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胸痛、心律失常、栓塞等。
2.心电图检查:识别P-Ta段和P波的异常变化。
3.血清心肌酶学检查:检测心肌标志物的动态变化。
4.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辅助诊断。
6. 治疗
心房心肌梗死的治疗与心室心肌梗死类似,包括:
- 抗心律失常治疗:针对心律失常,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
- 抗凝治疗:针对栓塞,采用抗凝药物进行治疗
- 手术治疗:针对心房破裂,可考虑手术治疗
总结
心房心肌梗死的诊断需要结合心电图、血清心肌酶学、临床表现等多方面的信息。由于其临床表现常被心室心肌梗死所掩盖,因此需要高度警惕和细致的诊断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