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缓解肌肉痉挛:常用药物包括巴氯芬、乙哌立松等肌肉松弛剂,可降低肌张力,改善行走能力。若口服效果不佳,可考虑巴氯芬泵入治疗或局部注射肉毒素。
- 辅助治疗:对于排尿障碍,需结合尿流动力学评估,必要时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控制尿失禁。
二、康复训练
- 肢体功能锻炼: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针对性锻炼,如矫正步态、增强下肢肌力,并借助矫形鞋或支具改善异常姿势。
- 心理干预:患者易因病程进展产生心理负担,需通过心理疏导增强治疗信心,避免过早卧床。
- 日常活动训练:包括抬头、扩胸、深呼吸等动作,以维持心肺功能和关节活动度。
三、饮食调理
- 营养均衡:多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鱼类、豆类、蛋类)及富含维生素的蔬果(如紫菜、香蕉、橙子),增强免疫力。
- 避免刺激性食物:忌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对身体的额外负担。
四、生活护理
- 定期评估:需多学科联合随访(神经科、康复科等),动态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并发症:通过按摩、理疗等手段缓解肌肉僵硬,避免关节挛缩。
五、中医辅助治疗
中医通过补益肝肾(如六味地黄丸)、活血化瘀(如针灸、推拿)等方法调理体质,可能对缓解症状有一定帮助。
注意事项
- 个体化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基因类型制定方案,建议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 长期坚持:康复和护理需终身坚持,以延缓功能衰退。
若症状加重或出现新问题,应及时就医调整治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