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诊断依据
-
病原学证据
- 流感嗜血杆菌培养阳性(痰液、血液或胸腔积液等标本)。
- 荚膜抗原检测(如乳胶凝集试验)或分子生物学检测(PCR)阳性。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表现为发热(体温常>38℃)、咳嗽(多为脓性痰)、呼吸急促,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或发绀。
- 婴幼儿常见痉挛性咳嗽,部分患儿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C反应蛋白(CRP)升高。
- 痰涂片可见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培养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
-
影像学表现
- 胸部X线或CT显示肺部斑片状、实变影或间质性改变,可伴胸腔积液。
二、次要诊断依据
-
流行病学史
- 肺炎流行期间与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患者密切接触史。
- 基础疾病(如免疫缺陷、早产)或免疫功能低下。
-
排除其他病原体
- 需排除病毒性肺炎(症状轻、白细胞正常)、支原体肺炎(冷凝集试验阳性)及细菌性肺炎(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脓血痰多见)等。
三、诊断流程建议
- 初步评估:根据发热、咳嗽等症状及影像学改变初步怀疑肺炎。
- 病原学检测:优先选择痰培养或血培养,结合抗原/分子检测提高确诊率。
- 鉴别诊断:需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区分,必要时完善血清学检查。
- 治疗性验证:若高度怀疑但病原学未明确,可经验性使用氨苄西林等敏感抗生素,观察疗效辅助诊断。
注意事项
- 婴幼儿特点:症状可能不典型,需结合血常规和影像学综合判断。
- 耐药性监测:近年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上升,建议根据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
- 预防措施:2岁以下儿童建议接种Hib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以上诊断标准需由临床医生结合患儿具体情况综合评估,确保及时准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