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头痛、鼻出血、下肢无力、血压异常(上肢血压高于下肢)及活动后心悸、气促等。婴儿期可能出现喂养困难、多汗,严重者可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昏厥。
二、体格检查
- 血压差异:上肢血压显著高于下肢,股动脉搏动减弱。
- 心脏杂音:胸骨左缘第2-3肋间或锁骨上窝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常伴有震颤。
- 心浊音界:左心室增大时可出现心尖搏动增强。
三、影像学检查
-
超声心动图
- 诊断价值:首选筛查手段,可显示缩窄部位、程度及合并畸形(如室间隔缺损)。
- 关键指标:主动脉峡部内径Z值<-2、肺动脉/主动脉内径比>1.6(孕28周前)或>1.85(孕28周后)。
-
磁共振血管造影(MRA)与CT血管造影(CTA)
- 清晰显示主动脉三维结构,评估缩窄范围、侧支循环及合并心血管畸形。
-
胎儿超声心动图
- 孕中期可发现主动脉峡部细窄、心室比例失调(右室/左室横径>1.6)等特征性表现。
四、心电图
- 左心室肥厚(ST段压低、T波倒置)是常见表现,提示长期压力负荷增加。
五、心导管检查
- 直接测量主动脉缩窄段前后的压力差,明确缩窄严重程度,是诊断的“金标准”。
六、其他辅助检查
- 胸部X线:可见左心室增大、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弓呈“3”字形改变,肋骨切迹提示侧支循环形成。
诊断要点总结
需综合症状、体征及多模态影像学结果,其中超声心动图和CTA/MRA是确诊的关键。胎儿期诊断需结合超声动态观察主动脉发育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