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床症状
典型表现为水样腹泻、粪便含泡沫、酸臭味,常伴腹胀、排气增多、腹痛、肠鸣音亢进等。部分患儿可能出现体重减轻、食欲不振及电解质紊乱。
二、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常见大细胞性贫血,也可能为正细胞性或混合性贫血。
- 生化检查:血清钾、钠、钙、镁、磷等电解质降低;血浆白蛋白、胆固醇、凝血酶原等营养指标异常;部分病例出现叶酸、维生素B12缺乏。
- 粪便检测:
- pH值:新鲜粪便pH常<5.5,提示糖吸收不良。
- 还原糖测定:≥0.005提示糖吸收不良。
- 呼气氢试验:摄入试验糖后呼气氢升高或呼气CO₂降低,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三、影像学与特殊检查
- 小肠黏膜活检:直接测定双糖酶(如乳糖酶)活性,若活性降低可确诊。
- 乳糖耐量试验:正常人口服乳糖后血糖升高≥1.1mmol/L,而乳糖酶缺乏者血糖曲线低平,并出现不耐受症状。
- 肠道X线检查:可见肠腔扩大、钡剂节段性分布、肠道皱襞增厚等非特异性表现。
四、诊断流程
- 初步筛查:结合临床症状和粪便检测(pH、还原糖)。
- 确诊依据:需通过呼气氢试验、小肠黏膜活检或乳糖耐量试验等进一步验证。
- 鉴别诊断:需排除其他原因(如感染、过敏)导致的腹泻,必要时结合病史和实验室结果综合判断。
注意事项
- 治疗性验证:停用可疑糖类后症状迅速缓解是重要特征。
- 侵入性检查:小肠黏膜活检为有创操作,需权衡必要性。
以上标准综合了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证据,需由医生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