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干预
-
药物治疗
- 抗纤维化药物: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可延缓肺功能下降,但需注意光敏性皮疹、腹泻等副作用。
- 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或环磷酰胺用于控制炎症,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 其他药物:合并胃食管反流时可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祛痰药如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辅助抗纤维化。
-
氧疗与呼吸支持
- 通过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善低氧血症,需定期监测血氧饱和度。
- 急性呼吸困难时,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可能缓解症状。
-
并发症管理
- 预防呼吸道感染,接种流感/肺炎疫苗,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监测肺心病风险,关注心率、呼吸频率变化。
二、日常护理与生活管理
-
环境与休息
-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接触粉尘、烟雾等有害气体。
- 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
-
饮食调理
- 营养均衡:高蛋白(鱼、蛋、豆类)、高热量饮食增强体质,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 避免刺激:忌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减少呼吸道刺激。
- 多饮水:保持呼吸道湿润,稀释痰液。
-
康复训练
- 肺功能锻炼:如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散步、太极)。
- 运动建议:避免过度疲劳,以不加重呼吸困难为度,可尝试“宗元养肺功”等中医功法。
-
心理支持
- 通过家庭陪伴、兴趣培养缓解焦虑情绪,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三、注意事项
- 定期随访:监测肺功能、血氧及影像学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感染:流感季节避免人群密集场所,注意手卫生。
- 避免有害环境:远离吸烟环境及空气污染区域。
总结
小儿特发性肺纤维化需长期综合管理,早期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结合药物、康复与生活调整,同时关注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