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室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证据,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低血压及休克体征:因右室泵血功能受损,导致体循环回心血量减少,常出现持续性低血压,严重时可伴四肢湿冷、意识模糊等休克表现。
- 颈静脉充盈或怒张:右心衰竭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表现为颈静脉明显充盈,深吸气时更显著(Kussmaul征)。
- 肝淤血及下肢水肿:因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肝脏肿大、压痛及下肢对称性水肿。
- 合并下壁心肌梗死症状:右室梗死多与下壁心肌梗死同时发生,患者可能出现典型胸痛(压榨性、向左肩放射)、恶心、呕吐等症状。
二、心电图特征
- 右侧胸导联ST段抬高:
- V3R-V6R导联:右胸导联(尤其是V4R)ST段抬高≥1 mm,是右室梗死最特异性表现。
- 下壁导联改变:常伴II、III、aVF导联ST段抬高,提示合并下壁心肌梗死。
- 其他特征:部分患者可见房室传导阻滞或右束支传导阻滞。
三、实验室检查
- 心肌酶学指标升高:
- 肌钙蛋白(cTn)或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显著升高,提示心肌损伤,但无法区分左/右室梗死。
- 酶学动态变化(如峰值时间)可辅助评估梗死范围。
四、影像学证据
- 超声心动图:
- 右室壁运动减弱或消失,右室扩张,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
- 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压力正常(区别于左心衰竭)。
- 冠状动脉造影:
- 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为主要病因,造影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
- 心脏磁共振(CMR):
- 延迟增强显像可清晰显示右室心肌坏死区域,敏感性及特异性高。
五、鉴别诊断
需排除以下疾病:
- 急性肺栓塞:表现为突发呼吸困难、低氧血症,D-二聚体升高,CT肺动脉造影可确诊。
- 心包填塞:超声可见心包积液及心脏压塞征象,无ST段特异性抬高。
- 左室心肌梗死伴休克:左室梗死休克常伴肺水肿,超声显示左室功能严重受损。
总结
右室心肌梗死的诊断需满足以下至少两项:
- 典型临床表现(低血压、颈静脉怒张);
- 右胸导联ST段抬高;
- 影像学证实右室功能障碍或冠状动脉病变。
早期识别对治疗(如扩容、避免硝酸酯类药物)及预后改善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