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性期治疗
-
药物干预
- 抗血小板治疗:首选阿司匹林(75-300mg/d)或氯吡格雷(75mg/d),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对于高复发风险患者(如ABCD2评分≥4分),建议联合使用两种药物21天后改为单药维持。
- 抗凝治疗:适用于心源性栓塞(如房颤、心脏瓣膜病)患者,常用华法林(需监测INR值2-3)或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
- 其他药物:若合并血压偏低或血纤维蛋白原升高,可短期使用血管扩张剂(如尼莫地平)或降纤药物(如巴曲酶)。
-
病因治疗
及时纠正低血压、控制心律失常或感染等诱因,必要时行溶栓治疗(如rt-PA)。
二、长期预防措施
-
控制基础疾病
- 高血压:目标血压<140/90 mmHg,优先选择长效降压药(如氨氯地平)。
- 糖尿病/高血脂:糖化血红蛋白<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常用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
-
生活方式调整
- 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每日盐<5g),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适度运动(如每日快走30分钟),控制体重(BMI<24)。
-
定期监测与随访
每3-6个月复查血压、血脂、血糖,每年进行颈动脉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三、手术干预
对于颈动脉狭窄≥70%的患者,推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或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可显著降低卒中风险。
注意事项:TIA症状缓解后仍需立即就医,避免自行停药。若出现持续头痛、意识障碍或肢体无力加重,需警惕脑梗死可能,及时完善头颅MRI检查。
(注:以上方案需在神经内科医生指导下个体化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