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的诊断标准需综合临床症状、潜伏期、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具体如下:
-
临床症状与潜伏期
- 呕吐型中毒
- 潜伏期:0.5-6小时,以恶心、呕吐为主要症状,可能伴随低热、头痛。
- 毒素特性:呕吐毒素耐高温(需126℃加热90分钟去除),易污染米饭、面条等淀粉类食物。
- 腹泻型中毒
- 潜伏期:2-36小时,以腹痛、腹泻为主,通常无发热。
- 毒素特性:腹泻型肠毒素不耐高温(56℃加热5分钟可去除)。
- 呕吐型中毒
-
实验室检测
- 病原体检测:患者呕吐物或粪便中分离出蜡样芽孢杆菌,且菌落计数≥10⁵ CFU/g。
- 毒素检测:通过毒素特异性检测确认呕吐毒素或腹泻型肠毒素的存在。
- 辅助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 便常规:判断是否为感染性腹泻(如黏液便、白细胞增多等)。
-
流行病学调查
- 近期有食用可疑食物的历史,如剩饭、炒饭、未充分加热的淀粉类食物。
- 集体发病时,需追溯共同食源并检测食物中的蜡样芽孢杆菌含量。
-
鉴别诊断
- 需排除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及病毒性胃肠炎。
注:确诊需同时满足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关联及实验室证据,尤其需关注菌落计数和毒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