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确病因是关键
新生儿心律失常可能由先天性心脏病、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感染或母体疾病等因素引起。需通过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检查明确类型,例如室上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再针对性治疗。 -
常用药物及适用情况
- 地高辛:常用于控制室上性心动过速,但需监测血药浓度以避免中毒。
- 胺碘酮:对难治性心律失常(如房颤合并心力衰竭)有效,但需注意甲状腺功能等副作用。
- 索他洛尔:适用于部分室上速和房颤,安全性较好。
- 电复律:若药物无效或出现严重血流动力学异常(如心率>250次/分),需紧急电除颤。
-
治疗原则
- 优先纠正原发病:如补钾、控制感染等。
- 药物联合应用:复杂病例可能需联合地高辛+胺碘酮或β受体阻滞剂。
- 避免自行用药:新生儿代谢能力弱,药物剂量需严格遵医嘱,盲目用药可能加重病情。
-
特殊情况处理
- 早产儿:部分心律失常可能随发育自愈,需密切观察。
- 先天性心脏病:需优先治疗心脏结构异常。
建议:若发现新生儿心率异常(如持续>180次/分或<100次/分)、拒奶、嗜睡等症状,请立即就医。治疗方案需由儿科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