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步处理
- 清洁伤口:立即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叮咬处,降低感染风险。
- 避免抓挠:防止皮肤破损引发继发感染。
2. 判断虫类并针对性处理
- 蜱虫叮咬:若怀疑是蜱虫,切勿硬拔或碾碎虫体。可用镊子垂直拔出头部,消毒后密切观察30天,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 蜂类蜇伤:蜜蜂蜇伤用肥皂水冲洗,黄蜂蜇伤用弱酸性液体(如醋)中和毒液,局部冷敷缓解肿痛。
- 隐翅虫接触:立即用肥皂水清洗,避免拍打虫体,出现红肿水疱需就医。
3. 通用应急措施
- 冷敷消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患处,减轻红肿和疼痛。
- 药物干预:可涂抹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皮炎平)或口服抗过敏药物,缓解瘙痒和炎症。
4. 及时就医的情况
若出现以下症状,建议立即就诊:
- 全身性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头晕、意识模糊);
- 伤口红肿扩散、化脓或持续疼痛;
- 怀疑感染或中毒(如发热、肌肉酸痛)。
预防提醒:户外活动时穿浅色长袖衣裤,喷涂驱虫剂,避开草丛和灌木丛。若需进一步处理,可前往设有动物致伤急救站的医院(如晋江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