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治疗
积极排查并处理原发病,如感染、腹泻、呕吐、肾脏疾病等,这是纠正低钠血症的关键。例如,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需限水,肾病综合征需控制水肿。
二、补钠治疗
-
轻度低钠(125-130mmol/L)
- 稀释性低钠:限制水分摄入,必要时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促进排水。
- 失钠性低钠:口服补钠,如生理盐水、牛奶等;严重时静脉输注氯化钠溶液。
-
中重度低钠(<125mmol/L)
- 静脉输注3%氯化钠溶液,需在4-6小时内将血钠提升至125mmol/L,24-48小时恢复正常。
- 慢性低钠需缓慢纠正,避免快速补钠导致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
三、日常护理与饮食调理
-
饮食调整
- 补钠食物:绿叶蔬菜、五谷杂粮、坚果、瘦肉、鱼肉等。
- 控制水分:稀释性低钠需限水,避免过量饮水加重症状。
- 避免高盐加工食品:如腌制品、咸菜,减少钠负荷。
-
监测与随访
- 定期检测血钠浓度,调整补钠速度和剂量。
- 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如嗜睡、惊厥),及时就医。
四、注意事项
- 避免自行用药:利尿剂、激素等需遵医嘱使用,如盐皮质激素适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患儿。
- 慢性病管理:肾病、心脏病患儿需长期随访,调整饮食和用药方案。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如昏迷、呼吸衰竭),需立即就医,通过腹膜透析等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