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病史:详询患者腹痛的部位和性质,有无腰背部、肩胛部放射痛,或腰部呈束带样疼痛。了解发病前有无暴饮暴食(特别是酒和油腻食物)、外伤、情绪激动,有无恶心、呕吐蛔虫或便血史。询问既往有无类似发病史,如何治疗,有无黄疸、胆石症、胆道蛔虫和高血脂病史,3周内有无与腮腺炎患者接触史或病前是否患过急性腮腺炎。
-
症状:患者表现为突发上腹部持续性剧烈疼痛,可阵发性加重,疼痛可向背部、胁部及腹股沟放射,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等休克表现,严重脱水和老年患者可出现精神状态改变。
-
体征:患者可能出现全腹膨隆,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少数患者因含有胰酶的血性渗液经腹膜后间隙渗至皮下,出现皮下脂肪坏死,两侧腹壁淤斑和脐周围褪色。患者巩膜、皮肤可能有黄染,休克时可见脐或腰背部皮肤颜色青紫、水肿和压痛。
-
实验室检查
- 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血清淀粉酶一般在起病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达到高峰,持续3~5天,血清脂肪酶常于起病后24小时内升高,持续时间较长。当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高于正常值上限3倍时,具有诊断意义。
-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提示有感染或炎症存在。
-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150mg/L,提示炎症反应较重。
- 血糖和血钙:血糖>11.2mmol/L,血钙降低<1.752mmol/L,常提示胰腺坏死。
- 血生化检查:肝功能指标如转氨酶、胆红素等可能异常,反映肝脏受累情况;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可能升高,提示肾脏损伤。
-
影像学检查
- 腹部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急性胰腺炎早期典型的影像学表现为胰腺水肿、胰周渗出、胰腺和(或)胰周组织坏死等。增强CT扫描可准确反映是否存在胰腺坏死及其范围,有助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 MRI检查:可用于碘造影剂过敏、肾功能不全、年轻或怀孕的患者,其检查胰腺水肿的敏感度优于CT,亦可用于判断局部是否存在并发症,但对诊断积聚液体中气泡的敏感度较低。
- 超声检查:对可疑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患者,应在入院时或发病48h内行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胆道系统结石。
急性出血坏死型胰腺炎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在诊断过程中,应仔细询问病史,关注典型症状和体征的出现,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