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断依据
-
病史与症状
- 患者多为60岁以上老年人,常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促、乏力、心悸、胸痛、呼吸困难、头晕或晕厥等。
- 部分患者可能无典型症状,需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发现。
-
体格检查
- 心脏听诊:可闻及瓣膜病变相关的杂音,如主动脉瓣狭窄时胸骨右缘1-2肋间粗糙射流性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舒张期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区收缩期吹风样杂音等。
- 其他体征: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如房颤)等。
-
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
- 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的核心手段,可明确瓣膜结构异常(如钙化、狭窄或关闭不全)、瓣膜功能状态及心脏结构改变(如心室肥大)。
- 心电图:可能显示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如房颤)或心室肥大等。
- 胸部X线:可观察心脏大小、形态及肺部充血情况,辅助判断心脏扩大。
-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用于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
-
鉴别诊断
- 需排除风湿性心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瓣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
二、辅助诊断标准
- 年龄因素:通常发病于60岁以上,但部分患者可能因瓣膜病变进展缓慢而延迟至高龄才出现症状。
- 瓣膜钙化特征:超声或X线显示瓣膜或瓣环钙化,多累及瓣环、瓣膜基底部,而瓣尖较少受累。
- 功能评估:通过超声多普勒评估瓣膜血流速度、压力阶差等,判断狭窄或反流程度。
三、注意事项
- 老年性心瓣膜病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需综合评估整体病情。
- 对于无症状患者,若超声提示严重瓣膜病变(如主动脉瓣狭窄),需密切随访并制定干预计划。
诊断需多维度结合,建议由心内科或老年医学科团队综合评估后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