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诊断标准
-
年龄与性征发育
- 13-13.5岁:未出现乳腺发育;
- 15岁:无阴毛生长;
- 18岁:未见月经初潮。
若同时满足以上条件,可诊断为青春期发育延迟。
-
第二性征与月经间隔
- 从乳腺发育开始到月经初潮间隔超过5年;
- 若第二性征发育落后同龄人2-2.5个标准差,且无其他病理因素。
-
体质性青春期延迟的补充条件
- 儿童期生长发育正常,青春发育期后出现延迟,骨龄相应落后;
- 有类似家族史,无异常病史及实验室指标异常;
- 骨龄接近正常青春期年龄时,性征和生长突增自发出现。
二、辅助诊断方法
-
医学检查
- 激素水平测定:检测促性腺激素(FSH、LH)及性激素(雌二醇、睾酮),判断内分泌功能;
- 影像学检查:如盆腔超声评估子宫、卵巢发育,头颅MRI排查下丘脑/垂体病变;
- 骨龄测定:通过手腕X线片判断骨龄是否落后实际年龄。
-
鉴别诊断
- 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肾病)等全身性疾病;
- GnRH刺激试验可区分体质性与病理性延迟。
三、注意事项
- 种族差异:黑人及西班牙裔女孩青春期可能较早启动,需结合个体情况评估;
- 及时就医:若发现发育异常,建议尽早就诊儿童内分泌科,完善检查并制定干预方案。
以上标准综合了临床指南与多篇研究,具体诊断需由专业医生根据个体情况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