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临床表现:
- 出现黄疸,皮肤和巩膜黄染,这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升高导致的。
- 其他症状可能包括皮肤瘙痒、乏力、尿色加深等。
-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发热、呕吐等症状,这取决于具体的病因。
-
实验室检查:
- 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特别是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显著升高,通常占总胆红素的60%以上。
- 碱性磷酸酶(ALP)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胆汁淤积指标升高。这些酶在胆汁淤积时会因胆汁排出受阻而反流入血,导致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
- 尿胆红素阳性,而尿胆原减少或消失。这是因为胆汁淤积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排入肠道,而是通过尿液排出。
- 粪胆原减少或缺如,粪便颜色可能变浅甚至呈白陶土色。
-
影像学检查:
- B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明确是否存在肝内外胆道梗阻或其他导致胆汁淤积的原因。
- 对于疑似胆道梗阻的患者,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诊断胆外胆管梗阻的金标准。
胆汁淤积性黄疸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判断过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患有胆汁淤积性黄疸及其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