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念珠菌病的诊断需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结果,具体标准如下:
一、病原学检查
-
直接镜检与培养
- 咽拭子、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标本中检出芽生孢子及假菌丝或菌丝具有诊断价值。
- 痰培养需连续3次以上阳性且为同一种念珠菌才具临床意义;经支气管镜保护性毛刷采样或肺组织培养可靠性更高。
- 血培养阳性率较低,但若阳性可支持诊断。
-
组织病理学证据
- 经纤支镜活检或经皮肺活检,若组织病理学发现念珠菌菌丝侵入肺实质,可明确诊断。
二、影像学特征
- 支气管炎型:肺纹理增粗、模糊,可伴肺门淋巴结增大。
- 肺炎型:中下肺野斑点状、片状阴影,或融合成大片实变影,可伴脓肿形成;短期内可能出现游走性改变。
- 过敏型:类似肺炎或间质性病变,偶见孤立性结节或纤维条索影。
三、临床表现
- 呼吸道症状:咳嗽(干咳或伴白色黏痰/胶冻样痰)、胸痛、呼吸困难,严重者出现呼吸衰竭。
- 全身症状:发热(低热或高热)、畏寒、心动过速,重症可进展为休克。
- 其他表现:口腔/咽部黏膜白膜覆盖,皮肤丘疹或结节样皮损等。
四、排除性诊断
需结合患者基础疾病(如免疫抑制、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及其他检查结果(如细菌/病毒性肺炎、肺结核等),排除其他病原体感染及非感染性肺部疾病。
五、诊断流程要点
- 疑似病例:存在高危因素(免疫功能低下、长期使用抗生素)并出现典型呼吸道症状及影像学改变。
- 确诊依据:组织病理学证实念珠菌侵袭,或无菌部位标本培养阳性(如血液、胸腔积液)。
- 临床诊断:结合多次痰培养阳性、影像学特征及治疗反应综合判断。
注:免疫学检查(如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因敏感性和特异性不足,多作为辅助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