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中毒性肾病的诊断标准需结合以下临床依据进行综合判断:
一、接触史确认
- 明确农药暴露史:需详细记录接触农药的种类、途径、时间和剂量,尤其关注有机磷杀虫剂、熏蒸剂或除草剂等高风险农药。
- 环境或职业暴露证据:包括工作环境、防护措施缺失或意外摄入等情况。
二、临床表现
- 肾脏相关症状
- 尿液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出现少尿或无尿;
- 水肿:颜面部或全身性水肿;
- 肾功能损伤: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
- 全身中毒症状
- 神经系统症状:头晕、震颤、抽搐、瞳孔缩小(有机磷中毒特征);
- 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
- 其他:肺水肿、溶血、多器官功能衰竭(重症患者)。
三、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 尿液检查
- 尿常规异常:红细胞、蛋白质、管型等;
- 尿蛋白定量:提示肾小球或肾小管损伤。
- 血液检查
- 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 胆碱酯酶(CHE)活力降低:有机磷中毒特异性指标;
- 毒物检测:血液或分泌物中检出农药成分。
-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超声或CT:评估肾脏大小、形态及结构变化(如急性肾小管坏死)。
- 病理学检查(必要时)
- 肾穿刺活检:明确肾小管坏死、间质炎症等病理改变。
四、鉴别诊断
需排除其他原因(如原发性肾病、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肾损伤,结合农药接触史和典型中毒症状进行鉴别。
总结:农药中毒性肾病的诊断需满足明确农药接触史,同时存在肾损伤表现(尿液异常、肾功能指标异常)及全身中毒症状,实验室检查(尤其是CHE活力、毒物检测)和影像学结果可作为确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