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史与临床表现
- 患者常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表现为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以及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肠道症状。
- 体征包括腹部压痛(右下腹显著)、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慢性病例可能出现营养不良表现(如消瘦、贫血)。
-
影像学特征
- CT/MRI: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密度不均,典型表现为中央低密度(干酪样坏死)伴环形强化,部分病例可见钙化或串珠状分布。
- X线检查:可能发现肠系膜钙化灶或肠管激惹征象。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显示贫血、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常升高。
- 结核菌素试验(PPD)或结核杆菌斑点试验(T-SPOT)阳性,但阴性结果不能完全排除。
-
病理学检查
- 病理学是确诊金标准,通过淋巴结穿刺或手术切除标本观察干酪样坏死、结核结节等典型改变。
- 细胞学或病原学检测(如结核分枝杆菌培养、PCR)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
抗结核治疗反应
- 诊断性抗结核治疗(6周以上)有效,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改善,支持诊断。
鉴别诊断:需与克罗恩病、淋巴瘤、转移癌等区分,影像学特征(如环形强化、钙化)及病理学结果有助于鉴别。
确诊需结合多维度证据,尤其依赖病理学和影像学特征,同时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