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秋冬季。以下是一些调理和护理的建议:
1. 饮食调整
- 少量多餐:建议给患儿提供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米汤等,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 母乳喂养: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继续母乳喂养,但应适当增加哺乳次数和时间
- 无乳糖饮食:对于吃奶粉的婴儿,可以考虑使用无乳糖的配方奶,以减少肠道负担
2. 补液治疗
- 口服补液盐:这是防止脱水的重要措施。可以使用口服补液盐(ORS)来补充因腹泻和呕吐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 静脉补液:对于严重脱水的患儿,可能需要在医院进行静脉补液
3. 药物治疗
- 蒙脱石散:可以保护胃肠粘膜,减少腹泻次数
- 益生菌:如布拉氏酵母菌散,可以调节肠道菌群,缓解腹泻症状
- 补锌:补锌可以减轻腹泻症状,促进恢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腹泻患儿每天补锌20 mg(6个月以上的婴儿)和10 mg(6个月以下的婴儿),持续10-14天
4. 日常护理
- 保持清洁:注意患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餐具、玩具的清洁卫生
- 隔离措施:由于轮状病毒传染性强,应将患儿与其他儿童隔离,避免去托儿所和其他公共场所。
- 肛周护理:每次大便后用清水清洗肛门周围皮肤,避免出现“红屁股”
5. 观察病情
- 密切观察: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 预防并发症:轮状病毒性肠炎可能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家长应特别注意患儿的脱水症状,如口干、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
6. 预防措施
- 接种疫苗: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有效手段。
- 良好卫生习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调理和护理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帮助患儿尽快康复。如果病情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