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干预
-
氧疗
- 立即给予高浓度吸氧(2-4升/分起始,逐步增至6-8升/分),高压氧舱效果更佳。
- 氧疗可调节肺血管收缩,改善缺氧状态,降低肺动脉压。
-
药物治疗
- 利尿剂(如呋塞米):减轻水肿,降低心脏负荷。
- 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缓解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
- 血管扩张剂(如硝苯地平):降低肺动脉压,减少肺水肿。
- 抗生素:合并感染时需使用,预防细菌加重病情。
-
紧急处理
- 立即停止活动并转移至低海拔地区,避免病情恶化。
- 若症状严重(如意识模糊、呼吸衰竭),需及时就医并可能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二、日常护理与康复
-
饮食调理
- 控制水分摄入: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少量多次饮水。
- 低盐、高蛋白饮食:如瘦肉、鸡蛋、牛奶,增强免疫力。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辛辣、油腻食物,减少呼吸道刺激。
-
活动与休息
- 急性期需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
- 恢复期逐步增加活动量,避免剧烈运动。
-
心理支持
- 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寻求心理疏导,减轻焦虑。
三、预防措施
-
进入高原前
- 健康检查,心肺疾病患者避免进入高原。
- 提前服用乙酰唑胺或红景天,增强适应性。
-
适应高原环境
- 缓慢上升海拔,每日升幅不超过300米,每1000米停留1天。
- 避免寒冷、剧烈运动及饮酒。
总结
高原肺水肿需及时医疗干预(氧疗、药物)结合日常护理(饮食、活动、心理)进行综合调理。预防重点在于缓慢适应高原环境,避免诱发因素。若症状加重或反复发作,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