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胆管炎是一种需要高度重视的疾病,其严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疾病性质及潜在风险
- 长期炎症损伤:慢性胆管炎会导致胆管壁持续炎症,可能引发胆管狭窄、瘢痕形成,进而影响胆汁排泄,长期可发展为胆汁淤积性肝硬化或门脉高压。
- 癌变风险:未及时干预的慢性胆管炎可能增加胆管癌的发生概率。
二、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 症状特点:早期症状可能较轻(如反复右上腹隐痛、食欲减退),但急性发作时会出现剧烈腹痛、黄疸、发热等,甚至引发感染性休克。
- 并发症:包括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败血症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
三、治疗与管理
- 治疗原则:需以控制炎症、预防复发为主,严重者需手术解除胆管梗阻或处理并发症。
- 日常管理:
- 饮食需低脂、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 定期复查(如肝功能、影像学检查);
- 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调整治疗方案。
四、预后与重视程度
慢性胆管炎虽病程较长,但若未规范治疗,可能从慢性进展为急性重症,甚至威胁生命。早期干预和长期管理可显著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