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需综合以下标准,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一、核心诊断依据
-
病史特征
孕前存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或妊娠早期(20周前)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血尿等异常。 -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持续性蛋白尿(尿液泡沫增多)、血尿(镜下或肉眼血尿)、水肿(眼睑或下肢凹陷性水肿)、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 分型表现:
- 普通型:以蛋白尿为主(<3.5g/24h),伴血尿或轻度高血压。
- 肾病型:显著蛋白尿(≥3.5g/24h)、低蛋白血症及高胆固醇血症。
- 高血压型:血压持续升高,类似原发性高血压表现。
-
实验室检查
- 尿液检查:尿常规显示蛋白尿、红细胞尿、管型尿;尿蛋白定量可评估严重程度。
- 血液检查:
- 血肌酐、尿素氮升高提示肾功能损害。
- 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肾功能不全时)。
- 肾功能测试:肌酐清除率下降、尿素氮水平升高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异常。
-
影像学检查
- 肾脏超声、CT或MRI显示肾脏结构异常(如体积缩小、皮质变薄)。
二、鉴别诊断要点
需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如子痫前期)鉴别:
- 妊高症相关肾损害:多发生于妊娠20周后,产后3-6个月尿蛋白及高血压可自行消退。
- 慢性肾炎合并妊娠:孕前或孕早期即存在异常,产后持续超过6个月。
- 确诊金标准:肾活检可明确病理类型,但因妊娠风险需谨慎评估。
三、综合诊断流程
- 详细采集病史(包括孕前肾脏疾病史及妊娠后症状变化)。
- 体格检查(血压、水肿评估)及常规产检监测。
- 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认肾脏病变性质。
- 动态评估胎儿发育(超声监测)及肾功能变化。
注:诊断时需排除继发性肾炎(如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及遗传性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