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干预
-
降血钙治疗
- 水化治疗:首选生理盐水静脉输注,每小时200-300毫升,需根据心脏和肾功能调整用量。
- 利尿剂:使用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促进钙和钠排出,但需注意低血钾、低血镁风险,避免使用噻嗪类利尿剂。
- 药物降钙:如鲑鱼降钙素、依降钙素等,可抑制骨钙释放,快速降低血钙水平。
- 透析治疗:严重高钙血症或合并肾衰竭时,可采用低钙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
-
治疗原发病
- 针对病因治疗,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需手术切除腺瘤,多发性骨髓瘤需化疗等。
-
肾脏保护
- 使用肾保护药物(如金水宝胶囊、百令胶囊)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减轻损伤。
二、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控制
- 限制钙摄入:减少奶制品、豆制品等高钙食物,避免补钙剂及维生素D过量。
- 低盐低糖:减轻肾脏负担,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如苹果、梨、生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
- 多饮水:根据肾功能调整饮水量,避免脱水或过度饮水。
-
日常管理
- 定期监测血钙、肾功能及尿钙水平,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避免剧烈运动或长期卧床,防止骨钙异常释放。
三、注意事项
- 避免诱因:如高钙补充剂、过量维生素D摄入、酗酒及咖啡因。
- 及时就医:若出现严重多尿、脱水、意识障碍等高钙危象症状,需立即就诊。
通过上述综合措施,可有效控制血钙水平、保护肾功能并预防并发症。具体治疗方案需在医生指导下个体化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