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诊断标准
根据日本20世纪70年代及90年代的修订标准,老年久病卧床需满足以下条件:- 长期卧床:因病残经治疗后无法恢复活动能力,卧床时间≥6个月。但若因高龄、严重疾病(如脑卒中、骨折等)导致日常生活能力显著下降,即使卧床时间较短(如1个月),也可根据病情判定为久病卧床。
- 日常生活能力减退:需部分或全部依赖他人帮助,具体表现为:
- 卧床前期:室内活动可自理,但无人扶持无法外出。
- 卧床期A级:室内活动需扶持,以卧床为主。
- 卧床期B级:全天卧床,无法自主活动。
-
辅助诊断依据
- 病史与身体检查:需综合既往疾病史(如心脑血管病、骨关节病等)、肌力评估、关节活动度检查等。
- 并发症评估:长期卧床易引发压疮、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这些并发症可作为诊断参考。
- 功能评估: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如Lawton-Brody量表)和社会活动调查量表,量化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
-
鉴别诊断
需排除癔症、肌无力、遗传性瘫痪等疾病。
总结:老年久病卧床的诊断需结合卧床时长、日常生活能力分级、并发症及功能评估,强调个体化判断,而非单纯以时间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