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丙嗪类中毒的治疗需根据中毒程度、时间及症状采取综合措施,具体方案如下:
一、早期急救处理
-
清除毒物
- 口服中毒6小时内,优先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温开水洗胃,洗胃后注入硫酸钠导泻。
- 意识清醒者可先催吐,但氯丙嗪为强效止吐剂,若催吐失败需立即洗胃。
-
吸附与导泻
- 洗胃后口服活性炭吸附残留药物,辅以硫酸钠(20-30g)导泻促进肠道排毒。
二、药物干预与对症治疗
-
解毒剂应用
- 纳洛酮:拮抗中枢抑制,改善呼吸和意识障碍,为首选药物。
- 苯海拉明:缓解锥体外系反应(如震颤、肌强直),静脉注射1-2mg/kg。
-
循环系统支持
- 低血压时首选去甲肾上腺素或阿拉明升压,禁用肾上腺素。
- 补液维持血容量,但需控制输液速度以防肺水肿。
-
神经系统症状处理
- 惊厥时使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呼吸抑制者给予机械通气。
- 昏迷患者可用哌醋甲酯,但伴惊厥时禁用中枢兴奋剂。
三、血液净化与特殊疗法
-
血液灌流/透析
- 适用于重度中毒(如血药浓度过高、常规治疗无效)或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可快速清除血液中氯丙嗪。
-
激素与保肝治疗
- 黄疸或过敏反应时使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同时辅以保肝药物。
四、注意事项
- 体位管理:保持平卧位,避免突然坐起引发体位性低血压。
- 禁忌药物:升压时禁用肾上腺素,惊厥时慎用中枢兴奋剂(如尼可刹米)。
- 动态监测:持续观察生命体征、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需以清除毒物为基础,结合药物拮抗、对症支持及血液净化,并根据个体情况调整方案。早期干预(如6小时内洗胃)和合理用药是提高预后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