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结核分枝杆菌病(NTM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原学证据及排除其他疾病,具体标准如下:
一、NTM肺病诊断标准
-
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持续≥3个月)、咯血、低热、消瘦、乏力等症状;部分患者仅有急性肺部感染样表现(如高热、胸痛)或无症状。 -
影像学特征
- 胸部CT/HRCT显示:多叶受累(上叶多见)、结节或斑片状浸润影、薄壁空洞、支气管扩张或播散性病变,病灶进展缓慢且抗结核治疗无效。
- 少见干酪样坏死或钙化。
-
病原学证据(满足以下任一项)
- 痰标本:3次培养均为同一致病菌;或2次培养阳性且1次涂片抗酸杆菌阳性。
-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1次培养或分子生物学检测阳性。
- 肺组织活检:病理显示肉芽肿性炎症/抗酸染色阳性,且培养或分子检测阳性。
-
排除其他疾病
需排除肺结核、真菌感染、肺癌等具有相似表现的疾病。
二、肺外NTM病诊断标准
-
局部症状与病理
如淋巴结炎(颈部单侧无痛性肿大伴瘘管)、皮肤溃疡/脓肿(海分枝杆菌等)、骨关节病变等。 -
病原学证据
- 病变部位组织培养或分子检测阳性。
- 血液或脓液中分离出NTM(需排除污染)。
三、辅助检查方法
-
实验室检测
- 细菌培养:痰、灌洗液、组织标本等分离NTM并进行菌种鉴定。
- 结核菌素试验:多呈弱阳性。
-
病理学检查
组织活检显示肉芽肿性炎症,但缺乏典型结核结节及干酪样坏死。
四、诊断流程要点
- 综合判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病原学证据三者,避免单一指标误诊。
- 动态观察:部分病例需长期随访以确认影像学进展或菌种持续存在。
注:具体诊断标准可能因地区指南差异略有调整,建议以临床指南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