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性质与病程
咽结膜热是由腺病毒(主要是3型、7型)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高热(39-40℃)、咽痛、单侧或双侧结膜充血为主要特征,病程一般为1-2周,多数患者可自愈,预后良好。 -
症状严重性
- 常见症状:高热持续3-5天,可能伴随咽部充血、白色分泌物、颈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者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腹泻)。
- 眼部症状:结膜充血明显,但分泌物较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球结膜出血或角膜上皮下浑浊。
- 重症风险:极少数可能继发细菌感染(如肺炎)、心肌炎或颅内感染,但发生率极低。
-
治疗与护理
- 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布洛芬退热,注意补液;眼部用抗病毒滴眼液(如无激素的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缓解症状。
- 无需抗病毒药物:因是病毒感染,通常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药物。
- 预防传染:隔离患者,避免接触游泳池、幼托机构等公共场所,注意手卫生。
-
何时需警惕
若出现持续高热不退、呼吸困难、意识模糊或眼部严重红肿伴视力下降,需及时就医,排除并发症。
总结:咽结膜热多为轻症,但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合理护理和对症治疗是关键,多数患者1-2周内可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