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学治疗
-
药物治疗
- 抗雄激素药物:如螺内酯,可抑制睾酮作用,减少毛发生长和皮脂分泌。
- 激素替代疗法:根据性别选择补充雌激素或孕激素,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如乳房发育、皮肤细腻),并维持骨骼健康。青春期后需长期小剂量维持,避免过早补充影响骨骺闭合。
-
手术治疗
- 性腺切除:青春期后切除睾丸,防止男性化加重,降低睾丸癌风险。
- 外阴整形:根据性别认同重建外生殖器,如阴道成形术(阴道过短者)、阴蒂缩短术等。选择男性性别者需行睾丸固定术或尿道下裂修补术。
二、心理支持
- 心理疏导:患者常面临性别认同困惑,需通过个体咨询、家庭治疗或支持小组建立积极自我认同,缓解心理压力。
- 多学科协作:结合心理医生、内分泌科医生及社会工作者,制定个性化心理干预方案。
三、生活方式调整
- 饮食与运动:保持均衡饮食,摄入钙质和维生素D,适度运动(如瑜伽、慢跑)以维持骨骼健康和体重。
- 戒除不良习惯:避免吸烟、限制酒精摄入,减少内分泌紊乱风险。
- 定期监测:每半年至一年检查激素水平、骨密度及生殖器发育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
- 早期干预:青春期前确诊者需定期B超监测睾丸发育,青春期乳房充分发育后尽早切除睾丸并启动激素治疗。
- 个体化治疗:治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年龄、性别认同、生殖器畸形程度等综合评估,由内分泌科和整形外科医生共同制定。
通过上述综合管理,可有效改善症状、提升生活质量,并促进心理健康。建议患者及家属与专业医疗团队保持密切沟通,动态调整治疗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