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梗阻诊断标准
大肠梗阻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具体标准如下:
一、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
- 痛: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钝痛,梗阻部位越高症状出现越早;
- 吐:早期为反射性呕吐,高位梗阻呕吐频繁,低位梗阻呕吐物可呈粪样;
- 胀:腹部膨隆,可能伴随肠型或蠕动波;
- 闭:完全性梗阻时停止排气排便,但早期或高位梗阻可有少量排便。
-
全身表现
- 感染或绞窄性梗阻时,出现发热、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中毒症状;
- 严重者出现意识淡漠、四肢厥冷等休克体征。
二、体格检查
- 视诊:腹部膨隆,机械性梗阻可见肠型或蠕动波,肠扭转时腹胀不对称;
- 触诊:腹部压痛,绞窄性梗阻有固定压痛或腹膜刺激征,部分可触及包块;
- 叩诊: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腹腔积液;
- 听诊:机械性梗阻肠鸣音亢进(气过水声或金属音),麻痹性梗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三、辅助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X线平片:立位片显示肠管扩张、阶梯状气液平面;
- CT/MRI:明确梗阻部位、程度及病因(如肿瘤、扭转),显示肠壁增厚、肠腔积液等;
- 钡剂灌肠/结肠镜:用于明确梗阻位置及性质,结肠镜可同时进行部分治疗(如复位或支架置入)。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或绞窄性病变;
- 血生化:评估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酸碱失衡及肾功能;
- 腹腔穿刺:血性液体提示肠绞窄可能。
四、鉴别诊断
需与小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及腹腔内其他急腹症(如胰腺炎、阑尾炎)鉴别,结合病史、体征及影像学特征综合判断。
注:完全性梗阻或出现绞窄征象(如腹膜刺激征、休克)需紧急手术干预;不全梗阻可尝试禁食、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