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药物治疗
- 交感神经兴奋剂
如盐酸麻黄素(25mg/次,3-4次/天)、苯丙胺(10-20mg/次,2-3次/天)等,可改善体位性低血压。 - 肾上腺皮质激素
严重者可短期使用泼尼松或9α-氟氢可的松(0.1mg-1mg/天),需监测血压和体重变化。 -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左旋多巴/苄丝肼(美多巴)可改善锥体外系症状,联合异烟肼等药物可调节神经递质水平。 - 其他药物
米多君、屈昔多巴等可提升血压;抗胆碱能药物(如苯海索)缓解肌肉僵硬;必要时使用吡啶斯的明改善排尿障碍。
二、非药物治疗
- 体位管理
睡眠时抬高床头20-30cm,起床时动作缓慢,避免快速体位变化。 - 康复训练
平衡训练、肌肉力量训练等可增强运动功能,减少跌倒风险。 - 生活方式调整
- 保证营养均衡,适当增加盐分摄入。
- 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规律作息。
- 心理支持
家人需给予关怀,必要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缓解焦虑情绪。
三、注意事项
- 定期复查: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 预防并发症:如感染、便秘等,需对症处理。
- 避免自行用药:严格遵医嘱,尤其注意交感神经兴奋剂和激素类药物的副作用。
目前该病尚无根治方法,需通过综合管理延缓病情进展。建议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医生,保持耐心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