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脊髓炎的形成主要与以下机制相关:
一、病原体感染
- 细菌直接入侵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化脓性细菌为主,通过血液或局部感染扩散侵入脊髓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和化脓性病变。 - 邻近感染灶蔓延
椎管内脓肿、椎间盘炎等邻近组织的感染可直接蔓延至脊髓,导致继发性化脓性炎症。
二、传播途径
- 血行播散
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如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中的细菌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脊髓,形成继发感染灶。 - 创伤或医源性侵入
脊柱外伤(如骨折、脱位)或椎管内穿刺、手术操作不规范时,可能破坏脊髓屏障,使细菌直接侵入。
三、易感因素
- 免疫功能低下
糖尿病、恶性肿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艾滋病等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细菌侵袭风险。 - 药物滥用
长期不规范使用精神类药物或化学药物,可能损伤脊髓神经组织,诱发感染。
四、病理过程
细菌侵入脊髓后释放毒素和酶类,破坏局部组织并引发急性炎症反应,导致脊髓充血、水肿及化脓性坏死,最终影响神经传导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