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表现症状:
-
意识障碍: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受伤后多立即出现意识障碍,程度轻重不一,轻者嗜睡,重者昏迷,且昏迷时间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甚至长期昏迷不醒。而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意识障碍可能在受伤后数周甚至数月逐渐出现,早期症状不典型。
-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由于原发性脑挫裂伤较轻,出血速度稍缓,血肿形成至脑受压的过程略长,使颅内容积代偿力得以发挥,因此常有中间清醒期,不过神志恢复的程度,不如硬膜外血肿明显。
-
瞳孔改变: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引起脑疝而出现瞳孔改变,表现为一侧瞳孔散大,随着血肿增大,对侧瞳孔亦散大。
-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瞳孔变化出现较晚。
-
神经系统体征:
- 伤后早期可因脑挫裂伤累及某些脑功能区,伤后即有相应的体征,如偏瘫、失语、癫痫等。
- 若在观察过程中有新体征出现,系伤后早期所没有的或是原有的阳性体征明显加重等,均应考虑颅内继发血肿的可能。
-
颅内压增高症状:
- 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加深,生命体征变化突出,期间呕吐、躁动比较明显,较早出现小脑幕切迹疝的征象。
- 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则往往表现头痛、呕吐加剧、躁动不安及意识进行性恶化,至脑疝形成时即转入昏迷。
-
小儿及老人急性硬脑膜下血肿特点:
- 小儿脑受压症状出现较早、较重,有时脑挫裂伤不重但脑水肿或肿胀却很明显,易有神经功能缺损,癫痫较多,预后较成人差。
- 老年人因血管硬化、脑萎缩、脑的活动度大,故轻微头伤也可造成严重损害,常伴有脑内血肿,组织修复能力差,恢复慢,并发症多,死亡率亦高。
无论是急性还是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都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治疗,以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患者的康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