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石性肠梗阻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疾病,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症状表现
胆石性肠梗阻的症状通常较为明显,包括:
- 腹痛:多为持续性钝痛,伴有阵发性加重,严重时可发展为绞痛。
- 恶心呕吐:早期呕吐物多为胃液和胆汁,后期可能为粪臭味肠内容物。
- 停止排气排便:完全性肠梗阻时会出现。
- 腹胀:程度因梗阻部位而异,低位梗阻时腹胀明显。
- 其他表现:可能出现发热、休克、电解质紊乱等,严重时表现为板状腹。
2. 危害性
胆石性肠梗阻的危害较大,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
- 感染性休克:肠道感染和穿孔可能导致感染性休克。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性并发症。
- 肠扭转、肠穿孔:巨大胆石嵌塞肠道可导致机械性梗阻,进一步发展为肠扭转或穿孔。
- 电解质紊乱:长期梗阻可能引起严重的电解质失衡。
- 急性胰腺炎:胆总管结石梗阻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3. 诊断与治疗
胆石性肠梗阻的诊断有时因症状隐匿而延误,需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X线)等手段确诊。
治疗方面:
- 保守治疗:适用于胆石较小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包括胃肠减压、灌肠、理疗等。
- 手术治疗:当胆石较大、梗阻严重或出现并发症时,需通过手术解除梗阻。术后需进行抗感染治疗和休克纠正。
4. 预防与注意事项
- 胆石性肠梗阻多继发于胆结石,因此预防胆结石的发生是关键。
- 对于已确诊胆结石的患者,应定期检查,避免结石增大或移位。
-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尽早就医,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总结
胆石性肠梗阻的危害性较大,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关键,建议患者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