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期前收缩的处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般治疗
- 生活规律: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剧烈运动和精神紧张。
- 避免诱因:避免过劳、精神紧张、胃肠道疾病、胆道感染等可能诱发期前收缩的因素。
- 心理支持:对有良性期前收缩的小儿及其家长进行解释工作,减轻思想负担,保持心情愉快。
病因治疗
- 明确病因:对期前收缩患儿进行全面检查,尽可能明确病因,然后给予相应的处理。
- 针对性治疗:
- 风湿性心脏炎:给予阿司匹林等抗风湿药物,并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 急性心肌炎:给予大剂量维生素C、二磷酸果糖及能量合剂等,以改善心肌代谢并保护受损的心肌组织。
- 心力衰竭:积极进行抗心力衰竭治疗。
- 药物过量:立即停药,如洋地黄中毒所致者,除停用洋地黄外,应给予氯化钾和苯妥英钠。
- 低钾血症或缺氧:及时纠正电解质紊乱或改善缺氧状况。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 用药原则:
- 良性期前收缩:一般不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
- 病理性期前收缩:有自觉症状、心电图上呈多源性者,应予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 药物选择:
- 普罗帕酮(心律平):国内多优选用于治疗小儿期前收缩,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
- 美西律(慢心律):年长儿室性期前收缩也可试用。
- 苯妥英钠: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性期前收缩,治疗时应优选苯妥英钠。
- 普萘洛尔(心得安):可用于室上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的治疗,尤其对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儿茶酚胺敏感型期前收缩的疗效较好。
其他治疗
- 心理行为干预:对于因心理因素引起的期前收缩,可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 心脏电生理检查:对于复杂性室性期前收缩,可能需要进行心脏电生理检查,以评估心脏电活动和制定治疗计划。
治疗小儿期前收缩时,应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包括病因、症状、心电图表现等,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